初夏氣溫明顯增高,易導致濕熱之邪,這期間多注意飲食,可防病養生。小編教你把握初夏養生好時機,一起來學習一下吧。 常吃這4種蔬菜 可防病養生 黃瓜可清熱解毒利水。黃瓜性涼,入脾、胃、大腸經,具有除熱、利水利尿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對天熱引發的煩渴、咽喉腫痛有緩解作用。如果吃膩了炒黃瓜和拌黃瓜,可以嘗試喝一杯黃瓜汁,能預防這個季節多發的口腔疾病。 蒜薹可殺菌抗炎防腹瀉。天熱雨水多,容易出現感染和腹瀉。蒜薹性溫,具有溫中下氣,補虛,調和臟腑,以及活血、防癌、殺菌的功效,對腹痛、腹瀉有一定療效。蒜薹中所含的大蒜素、大蒜新素,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鏈球菌、痢疾桿菌等細菌的生長繁殖。蒜薹不宜烹製得過爛,以免辣素被破壞,殺菌作用降低。消化能力不佳的人最好少食蒜薹。 姜可開胃健脾。立夏后吃薑可緩解酷暑帶來的疲勞感、厭食失眠等症狀,同時,適量吃薑還可開胃健脾,增進食慾,防止肚腹受涼及感冒。 蔥有利尿作用。蔥的藥用價值和生薑類似,它含有揮發性蔥蒜辣素,由呼吸道、汗腺、泌尿道排出時,從而起到祛痰、利尿的作用。 酸酸甜甜,這9種水果最養生 櫻桃:櫻桃富含蛋白質、胡蘿蔔素、糖、磷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A等豐富營養物質,每百克櫻桃中含鐵量多達59毫克,居水果首位,具有抗貧血、祛風勝濕、防治麻疹等養生功效。 楊梅:楊梅盛產於我國南方,被稱為“果中瑪瑙”,素有“初疑一顆值千金”之美譽。楊梅果實色澤鮮豔,汁液多,酸甜可口,消食開胃。 桑葚:初夏,那一顆顆三五成聚的紫紅色桑葚,很是誘人。早在兩千多年前,桑葚已是中國皇帝御用補品,又被稱為“民間聖果”,不但營養成分豐富,且具有很高藥用價值,滋陰補血、生津潤燥、清肝明目、潤腸通便。現代研究表明,桑葚含有豐富的醣類、有機酸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,具有調節免疫、抗衰老、降血糖、血脂等保健作用。 荔枝:“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。”荔枝是一種美味的嶺南夏季水果,味甜如蜜。荔枝性溫,有補脾益肝、生津止渴、解毒止瀉等功效,還可促進細胞生成、使皮膚細嫩,是排毒養顏的理想水果。常吃荔枝可令人心情舒爽,但是食用過量會引起上火。 枇杷:“五月江南碧蒼蒼,春蠶正老枇杷黃。”枇杷具有滋陰養肺、止咳化痰的功效。應挑選果皮橙黃、茸毛完整(果實耳背處)、個頭大而勻稱的果實,這樣吃起來味道才好。 西瓜:西瓜是最具特色的夏季水果,解暑生津,自古就有“天然白虎湯”的美譽,還有“夏日吃西瓜,藥物不用抓”之說。吃西瓜特別講究時令,不僅能補足水分,更能增加營養。但也不宜一次吃太多,否則容易傷脾胃。 檸檬:富含維生素、礦物質、檸檬酸及纖維質的檸檬,是夏日消暑美容的聖品。檸檬果皮富含芳香揮發成分,可以生津解暑,健脾開胃,幫助殺菌和消化。 梨。梨具有生津止渴、化痰清火、潤肺去燥的功能,適宜初夏食用。另對肺熱咳嗽、咽乾喉痛、大便燥結、高血壓以及肝炎、肝硬化患者都有一定食效。 香蕉。香蕉具有清熱止渴、清胃涼血、潤腸通便、降壓利尿的功效。對口渴、便秘等陰虛腸燥、血熱氣滯者來說,也是十分健康的食物。 夜短要早睡,出汗也養生 夏天晝長夜短,對很多人來說,按點睡覺是個難事兒。因此,初夏應及時調整作息,保證晚上10時到11時就寢,早上5時半到6時半起床,午飯後半小時短時午睡。這樣,等酷夏真正到來,我們就能養成合理的作息了。夏天,很多人怕出汗,不愛鍛煉。其實,適當鍛煉,有利體內汗液排出,幫助祛除體內濕氣。不過,要選擇合適的運動,夏天應該少做一些強度太大的運動,比如,踢球、打籃球等。可早起或晚上太陽下山後散步、做操、跳舞等。 (人民健康綜合中國婦女報、人民網-科普中國、廣州日報) 本文由人民好醫生原創,照片或文章如有侵犯版權問題請告知,lov2cook必定刪除,謝謝!
標簽: